银河游戏平台网址下载_NO.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智慧医疗

在武汉,透过医疗健康,看到智慧城市的未来

来源:银河游戏平台网址下载日期:2021-11-04字号:

11月3日,武汉东湖湖畔,曾在去年2月紧急用作新冠救治方舱医院的光谷科技会展中心,迎来一场科技领域的年度盛会——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

时隔20个月,发生在这座会场的变化传递了一个信息:经受了新冠疫情大考的英雄之城武汉,随着信息科技与城市治理的深度交融,如今正在成为“数字武汉”、“智慧武汉”。

就在半个月前,全球智慧城市领域的权威奖项——2021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揭晓,武汉从全国47个省市申报的11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区城市大奖,还将代表中国区继续角逐全球智慧城市大奖。

什么是智慧城市?从不同的视角,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图景,比如电子政务、物联网、云计算、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等。

如果拿几乎人人在用的智能手机做类比,就是看似简单的用户界面,却能实现前所未有的强大功能,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而在简单、便捷的背后,则是一套复杂高效的系统在持续运转。

透过医疗健康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从城市整体公共卫生信息化体系的宏观规划,到区域大中型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构建,从医疗科技的AI赋能,到个人健康管理工具的升级,智慧健康城市建设的“武汉模式”已初具雏形。在最新出炉的国家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中,武汉名列前十。

而让1200万武汉市民逐步享受到更加智能化和方便快捷的医疗健康服务,也离不开如腾讯这样的医疗健康数字化“助手”与武汉市的密切合作。

一张无形的卡,如何打通医疗健康服务?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核酸检测是武汉市民经常要做的一件事情。全市范围内,能提供核酸检测的机构有很多,但无论在哪家机构做检测,最后都可以在“健康武汉”微信小程序查询结果,而不需要再跑一趟检测机构。这都要归功于电子健康卡。

△市民使用电子健康卡实现就医一码通行

电子健康卡是“互联网+”新形势下居民健康卡的线上应用延伸与服务形态创新,旨在打通居民就医全流程中的医疗健康信息,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堵点问题。

“它相当于我们健康领域的一个身份识别工具,首先确定你是谁,然后看你享受什么样的权利。”武汉市卫健委信息中心副主任邢福工介绍,武汉从2017年底开始推广普及电子健康卡(也是全国首批推广城市之一),从预约挂号开始,到排队候诊、在线缴费、检验报告查询、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档案查阅、互联网医院咨询等,功能不断升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2019年全国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先进案例评选中,武汉市名列前茅。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电子健康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居民在“健康武汉”小程序内就可以使用电子健康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查询和疫苗接种等防疫服务,极大地提高了防疫工作的效率。而在封闭管理时,市民不方便出行,很多在线的医疗服务,如健康咨询、慢病管理等,也是依托电子健康卡去做身份识别。

这些便民惠民服务的开展,关键是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据了解,在武汉市卫健委的指导下,腾讯提供技术和平台能力、湖北省楚天云充分发挥运营优势,目前武汉电子健康卡已串联武汉市属、区属48家公立医院,20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以及1943家村卫生室和服务站,从而实现“一码就医”。

由于武汉市医疗机构管理层级不同,除市区属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外,在汉部、省属医疗机构也都完成了电子健康卡受理环境的改造,诊所和门诊部已有1400多家可以应用电子健康卡,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在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覆盖。

不同机构之间的互通,并不是把原来的“一院一卡”合并到一张卡或者一个二维码。“本质上是要多码协同。”邢福工解释,电子健康卡并非一张看得见的实体卡,而是在背后默默运行,好比居民健康档案保险箱的钥匙,只要开放数据接口,无论使用健康武汉的客户端或小程序,还是各家医疗机构自己的公众号、APP,整个医疗体系都可以围绕它运转。市民甚至感觉不到电子健康卡的存在,就能随时享受到它带来的便利。

据统计,目前武汉市电子健康卡发卡量已达1600万,远远超过本地常住人口数量,使用次数将近4000万人次。邢福工表示,未来电子健康卡的应用,首先是要贯穿居民的全生命周期,“新生儿一出生,就给他发电子健康卡”;其次是覆盖全人群,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持护照的外国人,无论有没有医保,都能确保其接受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第三是应用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全场景,全国统一标准,不同医疗机构通用;第四是使用时段全天候,“设想到可能没有网络的情况,我们在医疗机构还做了离线使用策略。”

“我们需要把这套体系设计出来,宣传推广到位,然后让它自动去运转。”邢福工说。

作为电子健康卡的技术平台支撑单位,微信电子健康卡开放平台也在不断升级。在11月3日的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该平台的3.0版本正式发布,针对医疗、健康、公卫三大场景,腾讯整合自有技术能力、平台价值、生态优势,以组件式、模块化、仓储式的方式面向行业,进一步给合作伙伴开放从底层能力、工具、API接口到上层服务应用的丰富能力,共同推进智慧医疗健康场景服务创新。

“你做了一个服务,我做了一个服务,我们像一个陈列的货架一样都把它摆上来。”腾讯电子健康卡产品负责人陈勃这样形容。

一家百年老院的互联网医院创新

公立医院如何做好互联网医院?建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汉口市立医院”的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2021年8月,该院互联网医院门诊量单日最高峰达到1800余人次,首次超过了线下门诊量。

虽然当时是在武汉受到扬州疫情波及,市内部分区域处于封控状态的特殊时期,但相比公立医院建设的互联网医院普遍“看起来很美”的状态,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数据。

早在2019年,武汉市第一医院就开始着手互联网医院建设(此前一年,国家关于互联网医院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2020年初武汉疫情期间,该院率先响应号召,于2月1日在全市首批开通新冠肺炎线上问诊通道;2月23日,被湖北省卫健委选为“互联网医院建设单位”。3月1日,武汉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提供在线电子处方与药品配送服务,以保障疫情期间患者用药需求。2020年9月27日,全国首个腾讯智慧医疗联合创新基地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挂牌。

截至今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量累计已超过27万人次,处方量14.7万个,药品配送8.4万单,配送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大部分线上诊疗量来自皮肤科。

为什么是皮肤科?“首先是源于我们医院自身的特色,”武汉市第一医院信息科主任王巍介绍,“在整个江城(武汉),我们的皮肤科都是非常出名的。在换季时节,皮肤病高发,整个四楼(皮肤科所在地)全都是人。我们有一百多种医院自制、自研的药剂,很受患者欢迎。上线互联网医院之前,皮肤科的年门诊量就有120万人次,占到全市的1/3。”

并且,和其他需要大量检验检查的科室不同,皮肤科也是真正先天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科室,通过线上问诊查看患处图像,就能对症开方。

找准定位,确定重点发力方向是第一步。在互联网医院的运营上,武汉市第一医院也是做足了功课。“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找了很多不同的医院去调研。”王巍回忆,当时看到大部分医院的互联网诊疗都比较零散,更多的是利用医生的碎片化时间,做一些图文问诊或是巡诊。“用碎片化时间能解决多少问题?所以我们就希望从患者需求出发,做到线上线下服务的同质化。”

一方面,医院自上而下全盘统筹,把互联网诊疗融入全院(目前注册科室42个、注册医生700余人),所有医生线上线下一体化排班。同时,医生在线接诊以视频为主。“就是尽量跟线下一致。图文问诊你问医生一句话,他可能过两个小时才回复。通过视频面对面交流,患者可以充分表达,体验就会好很多。”武汉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运管部负责人杨路表示。

△在独立的视频问诊室,医生通过视频为患者看诊

“我们另一个特色是设计了‘辅医’的角色,这是其他互联网医院没有的。”杨路介绍,辅医的职责,就是在候诊时间对患者进行预问诊,由AI配合专业医生,引导患者填写病情概要、上传患处图片,智能生成诊前电子病历,这样既提高了诊疗效率,还能让患者的等待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不至于太枯燥。“对于必须到线下门诊的检验检查,患者也可以在线上自主预约,节约时间。”

做好就诊体验,但不止于体验。在王巍看来,互联网医院之所以叫医院,本质上还是要能帮助患者解决疾病问题,而不是流于形式,做无用功。“比如互联网医院的入口,我们就放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而不是搞APP,因为一个患者保留一家医院的APP的概率是很低的。”

关于互联网医院的下一步发展,王巍表示,皮肤科的流量起来之后,希望能带动其他科室的发展。“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是中医的慢病。毕竟我们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时,与腾讯在未来的合作中,怎样做好患者的属性分析,从而通过互联网医院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也是王巍和同事们在考虑的问题。

AI让医生“如虎添翼”

时隔将近两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徐海波教授对2020年1月23日发生的事情还记忆犹新。

由于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武汉从那一天开始封城。而在当晚,头天刚刚由中南医院全面接管作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武汉市第七医院,一个晚上住院部就全部满员,CT诊断阳性率100%。“从晚上10点开始做CT,一直做到第二天早上,把我们机器都累垮了一台。”

在武汉疫情爆发初期,疑似病例快速增长,核酸检测能力不足,效率偏低,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肺部CT就成为快速筛查病例的关键手段。面对成百上千不断新增的患者,影像科医生压力巨大。

长时间大量阅片,不仅挑战医生的身体极限,也可能因为疲劳或情绪波动导致误诊。“这时候我们就很希望有一个工具,不需要人接触,比如技师这边一照,通过人工智能的软件马上就可以判断是不是新冠肺炎。”抱着这个“简单的目的”,徐海波团队与腾讯觅影研发团队合作,依托深度学习技术以及自监督学习方法,在低训练数据依赖下,快速开发出腾讯觅影新冠肺炎影像识别模型,迅速完成了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

肉眼要看十几分钟甚至更久的图像,AI只需要几秒钟。“它可以帮我们先标记筛选,预估新冠肺炎可能性有多大。”借助AI,医生诊断一个病人(出具诊断报告)的速度至少提升了一倍。“最快一刻钟就可以解决一个病人,以前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以上。”快速确诊,就意味着可以快速采取隔离措施,缩短病人曝露和病毒传播的时间,对疫情防控的意义不言而喻。

△徐海波教授团队通过5G网络远程阅片

在2020年武汉疫情中,中南医院除了接管第七医院,还接管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也就是说,原来一家医院的影像科医生,要承担起四家医院的CT诊断。

2020年2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将 CT 影像结果作为“临床诊断病例”的判定依据。抗疫前线CT检查需求量激增。

“人手肯定是不够的。不仅效率不高,大家也很疲劳,在各院区奔走也增加感染几率。我们当时利用了5G网络,只派技师过去,把所有图像采集之后都传输到本部,本部24小时轮班,三个人一组,四个院区的图像都传过来,单靠肉眼不可能看完,这时候AI就起了很大作用。”徐海波回忆。

据后来统计,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中南医院影像科团队利用这套火线研发的AI辅助诊断系统,两个月内累计为24000多名患者进行了肺部CT诊断。

2021年1月,中南医院影像科与腾讯觅影再次合作,将搭载了AI和5G模块的 “移动方舱CT”运往河北支援抗疫,一名技师在前线采集并传输图像,徐海波团队在后方远程阅片,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效率。

2021年8月,腾讯觅影与中南医院在疫情期间联合研发的“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及评估软件”,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注注册,成功拿下医疗AI三类证。

徐海波认为,医疗AI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快速识别表观现象,减轻医生重复劳动的负荷只是第一步。“我们今后的终极目标,是由宏观到微观,借助AI去发现肉眼看不到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从而实现病因学的诊断。”

腾讯觅影总经理钱天翼透露,除了肺炎CT的三类证,觅影的影像云和病理云平台,今年还拿了两个二类证。基于大量扫描影像和病理切片数据的挖掘,“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医生,无论有没有算法基础、会不会编程,都可以自己开发AI。我们现在有很多已经组装好的AI模型,只要把数据拖进来就可以进行训练。”

大数据治理“健康城市”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疫情防控最关键的一条,或许就是速度:发现风险越早、源头追踪和处置措施越快,对于控制疫情就越有利。

如今,一种高效快速的联防联控体系,正在武汉变为现实。全市范围内监测到多少人体温异常,都可以在武汉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而借助可实时传输数据的“单兵设备”(手机/电脑客户端),中心的应急指挥调度也可以直达基层一线。这样,发现风险和处置风险,都可以抢在第一时间。

△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能够跑赢时间的关键,就在于武汉市从去年2月就开始酝酿建设的这套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等信息技术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当时根据疫情防控全闭环管理、全业务管理、全口径管理的要求,立项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去年9月之后,我们根据国家和省市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补短板要求,将系统升级,建成了今天的样子。”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项目技术组长、武汉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左秀然说。

据介绍,该系统由武汉市卫健委牵头,全市25个相关委、办、局参与建设,以“数据同城同管”为原则,与国家、省、市共47个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全面整合了913家在汉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以及25家市直单位及委办局涉疫数据(包括全市5000余家药店、2565所学校、13类重点场所、282家特殊单位、三站一场来汉重点人员、出行轨迹信息、应急资源、应急物资等数据),汇集形成疫情防控全口径大数据。

在大数据基础上,目前指挥系统主要建设了四大功能:智能风险预警、应急指挥调度、联防联控业务和大数据分析。

对全市体温异常人员信息的实时掌握,就是多点触发的智能预警机制的体现。“多点触发,就是疫情防控的‘人物地’全覆盖,我们在全市建立了60类、1万多个自动监测点,整合相关数据,根据智能模型,产生蓝、黄、橙、红四个等级的风险预警,然后触发对应等级的业务。”左秀然介绍。

“蓝色和黄色预警触发的是风险摸排核查业务,风险信息推送到所在区域,再做进一步核实。如果有人发热,社区就要陪他一起去看发热门诊。橙色或红色预警,将触发应急处置业务。比如有阳性病例产生,就要触发橙色预警;每天病例超过多少例,或是外地确诊病例有来汉轨迹,就会触发红色预警。”

“从指挥中心,到街道、社区,每一层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全社会联防联控,有很多事情是大家看不到的。但是背后有很多人、有一整套体系在高效运转。”左秀然透露,该系统每日在线用户覆盖市、区、街道、社区等工作人员近2.5万人,每日自动实时比对各类数据9000余万条,监测人数287.4万,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日均排查各类风险4万余条。

“可以说,我们时时刻刻都处于‘战’的状态。”左秀然感叹道。“我们不希望疫情发生,我们每个部门都高度配合、毫无保留,齐心协力把这个系统建好。虽然现在暂时没有疫情,但越是疫情不存在,这套系统越是应该发挥作用,越是感觉没有风险的时候,越应该坚守。”

关于应急指挥系统未来的应用和升级,左秀然表示,一方面是要做到数据监测的常态化,并且继续深化整合。“我们还想跟一些专家和研究机构来开展传染病、未知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的预测预警。比如新冠肺炎,当初也是未知原因的。”

同时,这套系统作为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之一,它的进一步升级也有赖于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我们也希望未来在国家层面,能够获得更多联防联控的支撑。”

武汉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主任杨国良指出,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疫情防控怎么更科学精准有效,是我们在后疫情时代面对重要的任务。我们利用一年的时间建成今天正在发挥作用的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这个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也汇集包括腾讯在内的众多领域专家智慧经验。这样庞大的系统,是政府主导建设的一套系统,在适应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之上,下一步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它常态化固化下来,融入到社会治理工作里面去,不要因为疫情的结束这个系统就没有用了,它远远不是新冠的防控,是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防控。

腾讯:构建医疗健康数字化的“两面四桥”

11月3日,在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与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武汉市第一医院等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拓展更多数字医疗健康管理模式与服务创新的可能性。

杨国良认为,数实融合正在深刻影响着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医疗组织要做到以需求为导向,顺应健康中国的需求;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数据驱动完善医疗资源分布的均衡性和匹配度;以效果为导向,做到对全社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看病不再烦”、“健康有人管”、“大家能共赢”。

这样一个智慧健康城市的“武汉模式”,正是腾讯健康“C2B双轮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全面渗透医疗行业的一个缩影。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在会上分享了一系列数字:“腾讯健康”小程序已连接全国超过3000家公立医院,疫苗服务也已入驻全国70个城市,覆盖接种机构7200多家。在微信的连接下,电子健康卡覆盖21个省级行政区、2400多家医院,实现了“通行、就医、健康管理”一码通。在智慧医保方面,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60万家两定机构已可通过微信激活、使用医保电子凭证,腾讯也参与到国家医保局信息化平台之中,助力广东、四川等13个省级医保平台建设。此外,腾讯觅影开放实验室平台也全面开放AI算法、算力以及医疗AI科研工具,已经接入17所高校与科研院所、23家公立医院以及33家科技企业。腾讯医典与5000多名院士专家、临床医生合作,为大众提供了1万多个病种词条和全诊疗流程的权威科普。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

汤道生表示,腾讯将更加坚定地做好医疗健康行业的数字化“助手”,以“两面四桥”,持续助力医疗健康的数字化升级。

面向用户,以“腾讯健康”小程序为载体,通过连接实体公立医院、疫苗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权威的医学科普,为个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平台。面向行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力,助力医疗机构、医联体的数字化升级,助力城市级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公共卫生管理与预警、智慧医保管理与决策,全面提升行业的服务能力与科学治理。

在“两面”之上,腾讯还将全力构建连接医疗健康的四座“桥梁”:以电子健康卡,连通服务场景创新与健康档案管理;以医保电子凭证,连通结算场景与医保智慧决策;以多元化的就医辅助工具,提高就医效率;以权威的医学科普资讯,连通医患之间的信息桥梁。

腾讯健康副总裁吴文达则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了医疗健康业务的发展定位:第一个关键词是“专业”,站在行业实际需求的角度看机会,不炫耀技术的先进性,而是解决实际的问题。第二个关键词是“长期”,抱着长期发展的态度,看待行业价值,而不是追求短期商业利益。第三个关键词是“开放”,用丰富多元、去中心化的数字化工具,助力行业自主创新。

△腾讯健康副总裁吴文达

腾讯希望以用户、技术、安全和生态为四大引擎,集合底层技术与能力解决医疗、医保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帮助医疗健康行业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包括服务更可及、管理更高效、资源配置更科学。另一方面,与医疗健康行业一起持续创新,服务社会大众,科技助医,互联为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医疗健康场景复杂,我们正在积极推动行业能力共建,希望与行业伙伴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工具。”汤道生说。

Baidu
sogou